20个小组,40余个地点,上到地面车间库房工广宿舍,下到采掘头面施工巷道打钻地点,日前袁店一矿本着刀刀见血、条条划肉的原则,以井下地面全覆盖,施工停工全检查的方式,对地面17个工作生活区域,井下20余处作业地点进行全覆盖、“地毯式”重大事故隐患排查。
袁店一矿高举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统领旗帜,强势推进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融合”机制,围绕矿井安全生产“四零”目标,层层部署,挂图作战。每周定期开展集体上岗检查,由矿长组织,各系统分管领导带队,职能科室及相关专业部门参加,对矿井各作业现场、地面雨季“三防”、车间供电及生产系统、“两堂一舍”等开展全覆盖、无盲区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制定袁店一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表,要求检查人员携表入井、逐项评分、立时反馈,形成有检查、有监督、有落实、有跟踪的闭合式管理链条。
“我们按照生产专业和系统的划分,每周针对井下生产重点动态调整检查小组,结合瓦斯、防火、顶板、防尘等专项管理制度,确保小组成员专业全覆盖,检查全面不漏项。”该矿安全监察处负责人杨洪武说。
“风巷超前支架编号24处有一颗锚索未张拉,罚责任单位综采一区100元。”“切眼内有编织袋、饮料瓶、锚固剂包装箱等杂物随意丢弃,罚掘进一区200元。”在1033中切眼检查现场,检查组成员对着手中的检查表如实填写。同样的场景在各个检查地点一一上演。
该矿比照采掘、机运、通防等专业建立检查清单,明确评分标准,制定罚款条例,比照现场施工工序及风险隐患依次建立安全动态检查表,确保评分有依据,罚款有标准,升井即反馈。检查结果在当天召开的安全办公会上通报公示,由整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领表整改。同时成立隐患整改微信群,每日通报整改进度和整改结果,对整改完成的地点由安全监察部门组织小班安全监察员携带整改清单进行现场验收,对不能及时完成整改工作的及时在群内说明原因做好沟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整改过程有人管,成效有人问,问题不反复,夯实矿井安全基础。
(撰稿:梁蒙 审核:王爱林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