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头将尾抓安全】袁店一矿葛全震:我的岗位在井下现场

日期:2023年05月02日  点击数:  作者:郑洪光 梁蒙     

分享到:


“葛全震在井下呢。”这是袁店一矿防突区值班人员答复前来寻人职工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矿井灾害治理的“排头兵”,防突区钻机一队队长葛全震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井下。

“干‘一通三防’,不仅要对矿井各生产头面地质条件了如指掌,更得对生产现场施工情况了然于胸,我的岗位在井下现场。”葛全震告诉记者。

查阅葛全震的井下人员定位,发现他每个月下井次数都在26个以上。一队目前正在施工4个打钻地点,他的行程轨迹几乎做到了每日全覆盖。

“做好煤矿灾害治理工作,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葛全震每走几步就会在本子上记上几笔:一机组钻机油管老化需提前更换;二机组尹磊秋刚刚休班回来;1033中切眼施工的钻孔排渣异常;105测试巷马上要进钻机,从一个打钻地点到另一地点近6000米距离。

“都说钻探是矿井安全生产的眼睛,这句话一点不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钻屑分析能够验证岩石、煤壁后面肉眼看不见的情况,准确判断煤层位置,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所以,钻孔参数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1052工作面是稳定该矿生产接替的重要头面,各级领导干部高度关注此地钻孔进尺情况。虽说现在打钻地点所有施工流程都实现了可视化,但葛全震依然坚持每天查看现场生产情况。

“干队长多年养成的习惯,有些事不亲眼看看总觉得放不下心来,同事都说我养成了一颗‘婆婆心’。”施工现场,葛全震仔细检查每个人防尘口罩里的滤棉,扎紧现场职工衣袖,用手摸了摸防喷孔装置接头,随后拿起现场施工记录一页一页比对。

为了统筹好治灾与生产的关系,葛全震近段时间每天都会“逗留”在1052工作面一段时间,保证在不影响兄弟单位施工的情况下争取属地单位最大支持。“矿工是最朴实可爱的一群人,相处之道就和邻里一样,说一句掏心窝的话立马甩开膀子帮你干。像钻机、钻杆挪移打运这些力气活,招呼一声整个生产队都来帮忙。”

“说起力气活,早些年使用的钻机上钻杆还得人力,现在引进的新式钻机,不仅能自动上下钻杆,就连底座都增加了自移履带,开起来像武装坦克一样,可威风了。”葛全震介绍道,近年来,袁店一矿坚持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总原则,快马加鞭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通过引进新装备,学习新技术补短板、强弱项,以智能化设备应用为保障提高职工安全系数,降低劳动强度。

“从职工到班队长,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比其他人更了解现场、更了解职工。我将坚持‘现场为王’,守护好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矿井安全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在职工浴池,刚换完工作服的葛全震又下井了。



(撰稿:郑洪光 梁蒙 审核:王爱林 责编:梁尚文)

打印    收藏    文章下载

 最新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