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运处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为各类人才成长“铺路架桥”,实施管理人员走出去学习、干起来锻炼、打得开通道,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走出去”学习提素质
近年来,该处坚定不移走运输主业和对外创收“双轮驱动”发展之路,发挥运能优势,拓展创收空间,不断培育对外创收经济增长点,全面推动经济效益高质量。
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已经成型,摆在各级管理人员面前的最大现实问题是如何解放思想、加快迭代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走出去培训势在必行,这是该处领导班子一致的共识。
2021年起,该处首次分批组织120名管理人员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为矿区铁路高质量发展建立人才成长“加油站”。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提升了能力,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带着学习收获走上工作岗位,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火花竞相迸发。2022年,该处共收集管技人员论文140篇,评选优秀论文40篇。其中《关于铁运处未来内燃机车转型升级的思考》《关于矿区自营铁路对外创收的思考》,为推进矿区铁路“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作出有益探索。
2023年3月,该处第二轮首批61名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脱产培训。瞄准前沿,着眼高质量的培训“红利”将持续释放。
“干起来”锻炼重实践
该处对近年来分配来处的大学生实行双向交流。一方面对基层单位推荐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处机关科室学习锻炼,通过压担子、交任务,促进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让高校毕业生担任班组长助理,在一线“蹲苗成长”,练就过硬本领。“双向交流”模式激励毕业生茁壮成长。毕业生黄向前、马腾被列入集团公司“百名英才”培养计划。
鼓励技能职工学业务学技术,通过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提升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筑好人才培养“蓄水池”。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丁丁、石磊等人先后参加全煤铁路行业技术比武,分别摘得火车司机、信号工种“状元”,晋升为淮北矿业工匠,享受年薪待遇。丁丁工匠工作室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以学提能、以勤尽责,逐步成长为具有实践知识和丰富基层管理经验的人才——2022年,王洪强、赵玮、蒋道奎等人员从班组长岗位走上副科级管理岗位,在基层科段进行锻炼,收获颇丰。
“打通道”发展拓空间
该处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和优秀班组长发展,积极拓展基层人员发展空间、拓宽他们的成长通道,先后打通班组长晋升科段长、班组长聘任管技岗、技能岗聘任管技岗三个通道。重新修订《关于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对连续三年被评定为优秀班组长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入管技序列通道;科段级领导班子调整时优先考察使用。对综合结构合理、表现突出、有发展潜质、可塑性强的班组长,打破专业和资历限制,直入管技人员录用‘绿色通道’。”
马秋波、王海涛、高凯等一般管技人员由于业务出色被聘任到主管技术员岗位;李鑫、许强等通过参加管技人员公开选拔,实现从技能岗到管技岗的转变......该处通过设置主管技术员、高校毕业生担任班组长、公开选拔管技人员等措施,解决基层人才用不好、晋升难等“老大难”问题,打通技能人才、班组长上升通道的“天花板”。
该处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实践载体,加快建成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勇于创新、富有活力,能够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撰稿:张艳 审核:尹良功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