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杨班长的“找事经”

日期:2023年03月29日  点击数:  作者:陈浩明 黄杰     

分享到:


“安全管理就是得罪人的活,但也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下去的活。”3月27日,临涣焦化动力分公司安全座谈会上,机修班班长杨杰的思绪回到了工作的最初。2019年,杨杰从煤矿分流到临涣焦化动力分公司,恰巧遇上分公司业务拆分重组、人员大量流动,“万事皆难”是杨杰当时面临的真实写照。

崭新的工作环境,部分职工显得很不适应,尤其面对杨杰的刚性管理,产生了不配合、不理解的抵触心理,私下里经常称杨杰为“找事经”。

“作为班长,职工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有了矛盾,必须尽快解决。”为了帮助职工尽快融入,杨杰费劲了心思,班前精心准备警示教育课件,班中与职工一道巡检巡查,班后深入职工家中拉家常、说利弊、解难事,慢慢地,杨杰成了职工们心中的“纾困解难窗口”。

消除职工的抵触心理只是第一步,怎样让职工变“被动安全”为“主动作为”才是关键所在。工作中,杨杰为自己制定了“三个一”和“三不走”原则:坚持第一个到达工作现场;坚持第一个冲在困难问题面前;坚持最后一个离开工作现场。工作任务不完成不走;隐患排查不彻底不走;故障处理不结束不走。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对分公司范围内护栏进行加高。”杨杰说,为保障职工巡检安全,公司要求生产区安全护栏高度不得低于1200毫米,一些职工不理解,因为关于护栏高度的设定,老的国标是不低于1050毫米,24米以上的平台需要加高至1100毫米。但是数据是基于1980年国家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得来。而最新的国标已将20米以上平台护栏高度提升到不低于1200毫米。“虽然分公司发电站平台高度只有9米,但更高的标准将给我们带来更安全的保障。”在“杨找事”的“锱铢必较”坚持下,大家纷纷对这个知识丰富,干劲十足的班长竖起了大拇指,最终,所有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一周圆满完成。

有制度考核,有市场化激励,职工们尝到了甜头才有干劲。靠着安全小分队、亮点打造、内部分析会等一系列措施的助力,杨杰所在的检修班安全管理持续升温。以前不让去的,现在争着抢着喊他去验收;以前推进慢的,现在一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反馈。“看到班组一天比一天好,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也感到很骄傲、自豪。”杨杰说。

“快两步,咱们先去自查一下卫生。”“我去党员示范岗看看保持的效果怎么样。”“这个泵的改造好好弄,弄好了我来验收,报上合理化建议,咱们又能多开点钱。”……伴随着这些声音,杨杰又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



(撰稿:陈浩明、黄杰 审核:翟盼盼 责编:梁尚文)

打印    收藏    文章下载

 最新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