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新人,有什么能力为大家上课?”“一个小女生她行不行?”2月11日晚,碳鑫科技动力车间运行四班工作交流群里,班长李敏杰的培训通知,立即引起了大家议论。原定由李敏杰为大家进行的培训,改为他的徒弟王杰为大家上,带着质疑,大家走进会议室,看看这个新人能为大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培训。
性格活泼的王杰,是碳鑫科技去年7月份校招入职的大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在实习期的她就经常与师傅李敏杰一起讨论继电保护、变压器等相关知识。一段时间,李敏杰发现王杰理论知识非常扎实,想到班组员工理论知识的薄弱,决定让她上讲台历练一下,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车间的支持。
为快速提升新进毕业生技能,该公司在员工培训中充分考虑员工个性化需求,注重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以新带新,推进新入职大学生人才队伍尽快形成“战斗力”。
“当发电机在外力转动时,内部绕组切割磁场中的磁感线产生电流,实际就是导体在磁场运动产生了电流……”课堂上,王杰精心提炼了的理论要点、简洁明了的ppt,以及结合工作实际,用直白易理解的语言把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变得通俗易懂,大家不时的点头表示认可。
“天天只知道用电、修电,对交流电的产生原理却说不清,上次的故障虽说解决了,但是不知道根本原因,听了小王的课,豁然开朗,这节课上的真好!”有着丰富实操经验但理论知识薄弱的老职工纵桥听后,对王杰的讲解非常认可。
“为什么一段和二段并列运行不成功?为什么中性点的电流过大?”看着纵桥对王杰的赞赏,青工杨智一口气提了两个问题,想再次试试王杰的“功底”。
“一段和二段并列运行不成功,主要是两段电路中的电压不平衡,它们的初相位偏差大;中性点的电流过大是因为它们所带的负载不平衡,相加会有一个很大的值……”王杰快速准确的回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杨智也由衷的伸出点赞的大拇指。
“谁还有问题,尽管提。”一旁的班组李敏杰看着热烈的课堂氛围,趁热打铁鼓励大家继续提问。他认为提问题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培训不仅要让大家“抬头”倾听,更要让他们“低头”思考。
“让大家见笑了,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希望大家今天有所收获。”紧张又略带羞涩的王杰向大家鞠躬致谢。
“让新员工上讲台既是加强员工理论+实操的掌握,又是一种新的培训尝试。”除了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外,车间支部书记徐东海认为,优质的培训,必须要以职工困惑的问题为起点,沿着答疑解惑的认知路径展开培训,让职工的“需求侧”与车间培训的“供给侧”相契合,这样,课堂才会“燃”起来、活起来。
(撰稿:王明明 李敏杰 审核:张国成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