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到获得集团公司第十二届“名师高徒”首席名师,王记勇用了二十四年的时间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多年以来,他的身份在变,不变的是他对钳工这个工种的执着追求。回首这些年,王记勇感慨万千,他说要做好一名钳工,就要耐得住寂寞,能吃苦,还要肯钻研。

任劳任怨勇挑重担
王记勇所在的芦岭矿保运队肩负着矿井原煤运输和排矸皮带运输,点多面广战线长,从矿井西部采区到地面原煤仓,全程8000多米,共有皮带机26部,给煤机14部,振动筛3部,每一部机器的运转都直接影响着矿井生产。自担任保运队队长以来,王记勇从没奢求过什么节假日,平时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遇上队里皮带大检修,更换皮带,经常一干就是一个圆班。工友们都说王记勇一个人能干四个人的活。
“一天到晚眼里心里脑子里只有他的皮带!”妻子总是这样抱怨他,但在王记勇看来,“故障”就是命令,井下生产不能耽误,排除故障一分钟都不能等。
技术高超破解难题
“他可是我们区的技术大拿,只要是皮带设备的事,就没有王记勇排查不出的故障,解决不了的难题。”提起王记勇,工友们都会赞不绝口的说道。
面对K4给煤机经常发生偏心轮螺丝切断这一技术难题,王记勇每天“泡”在现场,观察事故点,查找隐患源,查看切螺丝原因,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通过他的技术改革,给煤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一次偏心轮切螺丝现象。在工作之余,他还带领职工修旧利废,全年共修皮带机二十多部,为矿井节约成本300余万元。
倾尽所学精心授艺
凭借对机电技术的刻苦钻研以及多年一线检修工作的历练,如今王记勇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一心要为矿上多做贡献的王记勇始终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他苦练自身本领的同时,每年还收徒弟,为了让徒弟们也尽快掌握过硬的技术,王记勇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徒弟们讲课,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徒弟们,平时处理故障时他也把徒弟们带上,亲自示范,手把手教授。经过多年的精心培养,如今王记勇的徒弟们都成为皮带检修的行家里手,担负着保运队的检修重任。
24年默默的坚守,行走在皮带检修维护的最前线;24年无悔的付出,守护的不仅仅是万米运转不息的皮带,更是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他终其一生奉献矿山的执着;24年辛勤的背后,芦岭矿“五星级党员”“十佳安全标兵”,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名师高徒”大赛首席名师等一张张沉甸甸的荣誉是对王记勇一腔热血投身矿山事业的肯定和认可。
(撰稿:王祥狮 审核:申雨 徐燕萍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