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风采】张士杰:创新铸就成才路

日期:2023年01月28日  点击数:  作者:王文东 刘为     

分享到:

技工学校毕业的他励志学技,探索并创造出“听、看、摸、测、问、闻”六字综掘机维修绝活。他带领团队10年间,排除各类机械故障上千次,完成小改小革30多项,为矿创造效益1600多万元,带出了十几名综掘机维修高手。先后取得国家实用专利5项、荣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2项;由他牵头设计的气动锚杆机测试平台被评为集团公司第十届“五小”实用技术成果一等奖。多次被评为矿“能工巧匠”“五好职工”,2022年,被授予“淮北矿业集团工匠”。他就是祁南矿综掘机维修车间队长张士杰。

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快速掘进“卡脖子”难题

掘进运输过程中,刮板机使用较多,故障率高,特别是机头传动轴容易滚键,维修时间长,影响生产进度的同时也增加职工劳动强度和安全威胁,成为快速掘进卡脖子问题。为此,张士杰从设备设计着手,研究传动配合,对各部件受力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发现传统的键槽不均匀是造成传动失效的主要原因。对此他着手进行改造,将原有的键槽配合改为六方体传动,增加传动稳定性,经过试运行,4个月未发生故障,目前该项技术改造在祁南矿全面推广,2020年,该技术革新被列为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

掘进支护使用的锚杆机属于易损设备,保证维修质量,确保现场能够正常使用对于提高单进和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有积极的意义。由于地面维修车间不具备检验锚杆机实际效果的条件,长期以来更换配件后直接入井成为普遍现象。部分经过维修的锚杆机到现场后仍然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生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张士杰结合工作经验,设计锚杆钻机测试平台,将扭矩仪和压力传感器有机融合,模拟钻机现场受力情况,维修后的锚杆钻机经过平台检测,相关重要数据直观展现出来,较好的解决维修无法测试的难题,该项发明被集团公司评为“五小”实用技术一等奖。

节支降耗 勇当先锋

他带领的综掘维修车间7人小团队,每年在保证本矿掘进系统12台综掘机、2台巷修机、4部自移机尾及锚杆台车的中小修及大修任务的同时也承揽其他矿区综掘机的大修,为矿创造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

由于该矿掘进工作量大,对综掘机需求十分迫切,特别是配件需求量较大。在日常检修综掘机过程中,张士杰发现老旧的315型综掘机的截割臂轴承、油封、主轴等配件和新型的260型综掘机通用,于是,他组织人员将老式315综掘机上的可用配件拆解下来,作为260综掘机配件,特别是加工制作一件260的连接盘,通过校准焊接到315截割臂上,在井下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仅此一个部件就为矿井节约了80余万元。

持续创新,彰显产业工人本色

张士杰在工作中注重改革创新,提升设备安全性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解决了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难题,受到干部职工和职能部门的一致好评。上海创力生产的260H综掘机加装机载支护后操作台低矮,严重影响司机视线,只能站起来观察截割情况,再弯腰去操作综掘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张士杰经过现场研究分析,采用在操作台上面加装先导操作系统,解决了操控过程中视线受阻的问题,提高了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该矿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地压显现明显,巷道修复点多,许多地点修复需要喷浆,但没有电源或离电源太远,往往为了喷几车浆要放几百米电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设计一款气动马达代替电动机的喷浆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为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张士杰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设计组合工具,将拆卸U型卡、扳手、手锤的功能集合一体,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该设计获得国家专利,在全矿区推广使用。

作为煤矿工人,张士杰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以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不断创新,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一个又一个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成为矿井技术革新的排头兵。



(撰稿:王文东 刘为  审核:黄庆庆 责编:梁尚文)

打印    收藏    文章下载

 最新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