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十七年的变迁

日期:2022年11月17日  点击数:  作者:黄杰 陈浩明     

分享到:

从一片荒草地,到塔架高耸;从披星戴月,到宏伟厂房、灯火通明。十七年过去了,临涣焦化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公司变了,焦化人的生活也改变了。

我的口味变“刁”了

“工作这么多年,还是很辛苦的。但在吃的方面,公司从没亏待过我们!”公司干熄焦发电分公司职工黄响,常常打趣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口味越来越刁”。

“刚上班的时候,一有空闲,我就会骑着自行车,到街上买点好吃的改善伙食。没办法,企业刚成立,难嘛。”黄响回忆,那时候的生活,就是“天当被,地当床,帐篷做工房”,吃的最好的,就是大白菜炖粉丝,大伙儿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从没有人抱怨,头上高山又如何,且看风卷红旗过大关!

“现在可不同了,看看咱食堂的饭菜,鲜香美味的大虾、皮薄馅多的包子、肉质嫩滑的饺子、金光灿灿的糍粑,一份份美食,色味俱佳、香气扑鼻,真叫人垂涎三尺、胃口大开。”黄响坦言,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好,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如今的焦化,饮食文化日益丰富,品种繁多、推陈出新,实实在在征服了职工的味蕾,加上丰厚的餐补,职工再也不用到外面寻找美食了。暂停下忙碌的工作,来一份可口的饭菜,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透着一份舒坦,幸福满满!

我的居所变“”了

“有人说‘家是一切立足的开始’,这句话,我感触颇深。”炼焦一分公司工艺三班班长张昂,最近正准备去办理中湖明月的房产证。他常说,家是异乡人在一座城市、一个企业找到归属的安身之所。

2006年,刚毕业的张昂来到淮北,进入还在建设阶段的临涣焦化,简易的铁皮宿舍,空间狭小,条件简陋,夏天热似蒸笼,冬天冷如冰窖,洗澡需要抢,晾衣全阴干,这种状况让年轻的张昂感到“身如柳絮随风飘,心似浮萍逐水流”,在这座城市、这个企业,他显得无根无蒂,无处落脚。

“那时候,每次望着如繁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我都会想,那些温暖的灯,何时才有一盏是属于我的。”张昂说,与他情况一样的工友不在少数,大家漂泊在外,互相支持、互相鼓励,随着企业生产逐步稳定,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很快得到了改善,从干净整洁的宿舍楼,到二室一厅的“荣誉楼”,2013年,新婚的张昂在市区买了一套50平的小公寓,算是在这个城市“落了脚”。2019年,张昂和妻子在中湖明月购置了一套大房子,宽敞明亮,南北通透,坐观中湖,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我见证了企业的发展,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如今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提到中湖明月的大房子,张昂显得格外自豪,他说,家在,情在,曾经陌生的环境渐渐变得亲切,家让企业走近你,也让你走近企业。

我的事业变“”了

“能够给你平台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这句话,王玉峰、罗楠夫妻二人深以为然。

2006年,夫妻二人先后进入焦化,支援焦炉建设。一个是年轻有为的班长,一个是风华正茂的姑娘,二人从相遇到相识、相恋,并于2008年结婚,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

“说来有趣,我们俩是因安全结缘。”回忆青春年华,妻子罗楠说,每次上班,王玉峰总会像个“老干部”一样,反复叮嘱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操作要领、分析当班风险。虽然少了几分年轻人的浪漫,但正是这份认真和专注,扣动了罗楠的心弦。

“作为班长,我必须为大家的安全负责。”王玉峰说,安全环保必须万无一失,否则便会一失万无。虽然倍感压力,但他逼着自己去大胆管理,有错必纠、有过必罚,丝毫不讲人情面子。逐渐他养成了“双重”性格:工作上勤劳能干、无事不管、铁面无情,生活上却为人和善、热情豪爽,无论谁有事求于他,他都乐于帮忙、从不推辞。

在夫妻二人心中,安全是根弦,时刻要绷紧。罗楠说,现在,王玉峰已经被提拔重用为炼焦一分公司副经理,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每次上班前,她都会像当年王玉峰对她的关怀一样,轻声叮嘱一句“注意安全”。

“抓安全是我的分内之事。公司如此信任我,我更要尽全力做好。”王玉峰说,“临涣焦化给了我家庭和事业,我的一切都在焦化,将保持奔跑,不忘初心、心怀热忱,努力去拥抱更美的明天,见证更美的焦化。”



(撰稿:黄杰、陈浩明 审核:闫丽 责编:梁尚文)

打印    收藏    文章下载

 最新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