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轻轻一点,两台焊接机器人挥动手臂,扫描、焊接,有节奏地“翩翩起舞”,一时间铁花飞溅。11月3日,记者在综采安拆分公司龙湖运输修造项目部焊接车间,看到这样科技感满满的画面。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机器人已广泛用在工业制造领域,但将焊接机器人用于煤矿大型设备修造,在淮北矿区尚属首次。综采安拆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玉明介绍:“经过前期调试,目前,2台焊接机器人运行稳定,较人工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安全系数、工作效率、焊接质量全面提升。‘一降三升’,效果特别好!”赵玉明的说法,在龙湖运输修造项目部焊接车间,得到了职工的有力印证。
“机器人不仅效率高,操作也简单。物件放置到位,程序设定好,点一下鼠标,扫描定位焊接点、自动执行程序指令,焊接一气呵成。”没干过一天焊接工作的操作手朱磊这样评价两台焊接机器人,“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做好期间巡视和故障排查。”
有了这2台焊接机器人“助力”,朱磊一个白班能完成4节800型号链板机溜槽的136个磨损点焊接。
“这段时间,是铆焊工黄金季节。不冷不热,人能蹲下,出活。紧赶慢赶一天,不及朱磊轻轻松松半天的工作量。机器人效率相当惊人!”与朱磊一步之遥、有着近10年铆焊岗位经验的武其敏,谈到焊接机器人,语气中有不服也有称赞。
传统的人力焊接,即使有口罩、面罩、手套等层层劳保防护,依然能闻到电焊烟气、感到焊弧灼烤。夏季酷暑、冬季严寒,连续焊上30分钟已是极限。武其敏说:“与不知疲惫、不知冷暖的焊接机器人真是没得比。”
在铆焊班班长王战看来,焊接机器人的成功应用,拉开了人与大型铁器设备的距离,更安全、更有利健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难得的是焊接质量也提高一大节。
“溜槽中部槽抗磨点,同样同量的焊条,焊接机器人焊接厚度平均要比人工高出2毫米。”王战说:“这不显眼的2毫米,可有效延长溜槽服役期。”
(撰稿:王伟 审核:赵玉明 责编:梁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