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可见,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朱仙庄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培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为矿井迈上新征程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坚持“一个原则”,下好人才工作“先手棋”
该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全矿上下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才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开展。建立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明确联系内容和方式,“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为各类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用人单位工作主动性,着力打造人才“强磁场”。2021年度荣获集团公司“人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矿井选人用人和人才工作满意度位于集团公司第一方阵。
推进“三大计划”,按下人才工作“快捷键”
大力推进管理人才“精英领航”计划。通过“送出+请进”的方式,开展培养合作,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把牢选人用人“风向标”,真正把组织放心、干部服气、职工满意的好干部选拔出来。2020年以来,先后公推公选副总师8人,提拔、任用39名科级干部,14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被集团公司选调任用。大力推进技术人才“群鹰集聚”计划。根据专业、岗位特性,建立培养方案和路径图,精准培养、精准管理、精准配置。突出新进高校毕业生培养,创新推行“5+5”培养模式,一人一策,一岗一策,形成全过程、递进式培养链条,全面提升培养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两年来,职能科室与采掘一线,生产技术与政工经营相互交流16人次,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养。推进“人才+项目”“人才+工程”培养模式,以项目磨炼人、锻炼人。朱仙庄矿“五含”帷幕截流工程实施以来,项目治理团队走出1名总工程师、1名副总工程师,4名科级干部,地质测量科获得“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让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香饽饽”。2020年以来,有6名新进高校毕业生聘为主管技术员,2名毕业生入选集团公司“百名英才”计划。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工匠建设”计划。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技术比武活动、每半年开展1次班组建设成果发布会,每年开展1次“名师高徒”大赛,推荐优秀选手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及市级以上各类技术比武活动,遴选一批技术大拿,纳入矿井能工巧匠人才库。近2年来,先后涌现出10名能工巧匠、集团公司工匠多达9人。
强化“三大举措”,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
该矿牢固树立“出效益是政绩,出人才更是政绩”的人才理念,根据煤矿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岗位、部门限制,推动人才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有序流动。注重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墩苗”历练、摔打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的理念,坚决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思想,持续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近年来,先后选用90后科级管理人员8名,其中95后2人。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事创业风气,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推动矿井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2021年,职工周甜甜、王分在全煤系统技术比武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2022年,1人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全煤系统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该矿将沿着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之基、汇聚磅礴力量!
(审核:刘伟 责编:王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