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联动管煤质 技术源头保煤质 装备升级提煤质
抓煤质就是提效益。面对瞬息万变的煤炭市场,今年以来,集团上下坚守煤质生命线,“332”联动管煤质,技术源头保煤质,装备升级提煤质,打好提升煤质“组合拳”。1至11月入洗煤灰分38.66%,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助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332”煤质管控模式。淮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3位分管领导,党委宣传部、生产管理部、煤质运销处3家单位,齐抓共管,上下同心,摒弃“以量补质”“增量提效”的陈旧观念,牢牢掯住“严抓煤质、严降矸损”不放松,不断丰富煤质监管手段,持续加大煤质巡查、煤质考核问责力度。对违规现象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处罚一起,把红牌挂到现场。今年以来,集团累计挂煤质管理红牌10块,约谈26人次,电视曝光42人次,对年薪制人员罚款31.2万元。
技术源头保煤质。科学制定“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煤质管控措施。定期召开集团煤质管理、“产选销运”一体化等专题会议,根据各矿采场条件多部门分析研讨,超前研判、超前谋划、优化布局,紧盯过程控制,督促措施落实。优化工作面设计。针对信湖矿815、许疃矿72313工作面里段煤层变薄实际情况,经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论证,重新合理确定切眼位置,从设计源头减少了矸石混入。“在临涣矿1067面过断层期间,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增加破矸段岩石的可截割性,达到了提高毛煤中大粒径矸石占比的效果,实现了安全高效过断层。”生产管理部生产组织室主任刘守福说,“过断层影响时间至少缩短一半,有效增加了年度低灰资源入洗量。”
装备升级提煤质。据煤质运销处煤质管理部部长卢炳文介绍,近年来,集团在12对矿井建成TDS智能选矸系统15套,其中许疃矿等6对矿井排矸下限降至25毫米;引进行业首台TGS智能选矸系统,在临涣矿南勾成功应用,实现6至50毫米末煤排矸;4座干选分厂完成深度筛分系统改造,分选下限降至6毫米。1至11月,排矸量同比增加约90.6万吨,最大限度实现地面排矸降灰。
大力实施精煤战略。深入推进精煤定制化生产,研究市场需求,一月一单、定制生产。大力推进选煤“五降一提”(降灰、降水、降矸损、降煤泥产率、降加工费,提高精煤产率),切实稳定煤质。针对许疃矿10月份7煤产量低影响肥精煤品质问题,优化临选厂肥精煤配洗方案,关注芦岭矿8煤投产后煤种指标变化,科学制订了分装分运与配洗方案,稳定了精煤品质。1至11月,集团精煤煤质煤种合格率达99.9%以上。
据煤质运销处选煤管理中心主管欧战备介绍,今年以来,集团动力煤选煤厂煤泥降水项目效能得到较好发挥,8至11月,祁南、朱仙庄、桃园3座选煤厂煤泥全部压干掺配入动力混煤,实现了煤泥无量化生产,经济、环保效益明显。炼焦煤选煤厂煤泥降水改造快速建成,临选厂、涡选厂煤泥降水项目提前2至4个月完工,为实现煤泥无量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仙庄矿是集团电煤保供重点矿。为提高煤质“含金量”,该矿从源头控制、现场管控、煤质预测预报、杂物管控等方面抓起,强化煤质预警机制,加强预测预报。对采掘工作面过断层及煤层变薄、破顶破底量、岩石段打眼放炮及掘进实行分装分运,矸煤分开。采用“物联网+”的理念,把机电设备和运销管理计量系统融为一体,实现了装车计量智能化、精准化。同时,科学制订生产计划、合理配采,全力增加电煤产量,从源头上保证电煤资源充足供应。1至11月,该矿累计销售了电煤200多万吨。
(审核:郭清杰 责编:王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