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淮北矿业集团5项煤炭开采科技成果斩获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10月28日,淮北矿业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揭牌,标志着集团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化工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挺进迈出实质一步。
9月30日,安徽省煤炭智能开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焦化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紫朔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省级技术中心、安徽雷鸣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省级技术中心通过省发改委2022年度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和组建批复。
……
进入今年下半年,各项科技创新动作持续频出、科技创新机构先后挂牌、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无不印证着集团2022年奋力书写着“发展出题目、创新做文章、科技赋动能”的高分答卷。
跑出全产业创新链加速度
11月7日,金岩高新收到全国股转公司挂牌同意函,公司证券代码“872844”。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品种齐全、大规模井工开采煤系高岭岩和深加工生产企业,金岩高新是资源枯竭后成功转型发展高岭土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主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金岩高新今年1月上市工作正式启动,6月完成股改,9月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正式受理……”金岩高新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束春鹏介绍:“短短一年,公司新三板成功挂牌,标志着集团煤系高岭土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身为集团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窗口”,金岩高新跑出全产业创新链加速度的背后,是集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煤化工盐化工、新型建筑、环保等产业开展创新攻关,活用资产证券化手段推进“强链,做精煤炭主业;延链,做大化工产业;补链,做活战新产业”优化“十四五”产业布局的真实写照。
今年,像金岩高新跑出强链、延链、补链加速度的例子,在集团还有很多。
空中移动的塔吊巨臂、来回穿梭的重载卡车……临近年底,降温、疫情双重“寒意”下,肩负集团煤化工产业链延伸重任的碳鑫科技,厂区内却是热火朝天。

“公司在稳定一期生产,加快二期项目建设的同时,正积极谋划乙醇下游产业链延伸项目。”碳鑫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伟说,目前乙醇项目主体土建工程已完成80%,项目关键装置气化炉基础施工比计划超前20天完成;核心装置变换冷却单元比计划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二甲醚、羰基化、加氢及产品分离单元具备安装条件,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碳鑫速度’更具‘含金量’。”
在华塑股份,8月24日,该公司年产12万吨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项目获得行政许可;9月29日,举办产品结构调整一体化项目开工仪式,拉开公司二次创业、二次腾飞的序幕。
破解技术瓶颈如春笋破土
做创新文章,赋科技动能。一年来,集团抢抓国家、省数字化经济发展机遇,围绕加快“数字淮矿”建设主线,紧扣“淮北矿业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全力破解制约煤炭开采、灾害治理、产业转型发展卡脖子瓶颈技术难题攻坚。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化煤炭生产模式智能化转型、采掘工艺改革创新和‘323’短板攻关。‘四化三减’‘两智一控’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集团生产管理部负责人朱乐章介绍。

今年,集团基本完成5对智能化矿井主体项目建设,杨柳矿、信湖矿分别通过国家级、省级智能化煤矿验收;建成智能化工作面1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4个,智能化工作面覆盖率达到65%;盾构机、掘锚护一体机、单轨吊“一代四”、深孔压裂切顶等一大批采掘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创新应用,综采面“无硐室”快速安拆、综采面“不扩面”安全高效拆除、煤仓大直径反井钻机械化施工等新技术新工艺取得重大突破,已形成示范效应,成为矿区风景。
煤炭开采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春色满园,灾害治理成效全面开花。
持续开展地面井井型结构研究,逐步实现地面抽采“最大化”目标,杨柳矿1077工作面创新施工大口径D型井,抽采影响半径达150米,其混合抽采量为C+型井的3-4倍,抽采纯量比C+型井大2-3倍,工作面抽采率由原来的80%提升至90%,上隅角达到负压状态。实现瓦斯治理从井下到地面的新突破,全面取消了井下高位拦截钻孔及老塘埋管等传统抽采方式。大力推进定向长钻孔“以孔代巷”规模化应用,实现灾害治理工程及投入“双降”,累计节省瓦斯治理巷道约8500米、穿层钻孔约30万米,相当于6支岩巷掘进队伍年度总进尺量和4个钻探机组年度穿层钻孔总进尺量。

在通防地测部部长曹佩永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加大治灾工程、装备资金投入,更离不开超长水平段钻井技术、随钻地质导向+多点探煤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碎软低渗煤层地面煤层气(瓦斯)抽采技术等各项灾害治理技术工艺创新和攻克。”
化工环保产业亦是高歌凯旋。临涣焦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CO2加氢制高碳烃Cu-FeCx双活性相耦合协同催化作用研究》研发进入结题验收阶段;雷鸣科化完成年产1000万发数码电子雷管自动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紫朔环境完成高温催化剂配方和验证、完成中温催化剂试验室和中试,建成4条陶瓷纤维滤管生产线,产品均达国际水平。
厚植高质量科创发展沃土
2022年,集团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离不开其坚持一体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全方位改革,高质量打造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浓厚的科创环境。
——优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在严格落实《科技创新五年规划》的同时,制定《淮北矿业集团关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通知》,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全面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临涣焦化挂牌成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工作站、工程建设公司与南京设计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淮北矿业集团与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明确沿空小煤柱及高地压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科研攻关合作事宜。目前,集团已建成上级部门批准设立的研发机构14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1个。
——培育营造浓厚科创环境。今年5月10日至11日,集团工会先后到工程处杨柳矿建工区和碳鑫科技生产调度中心送去贺信,嘉奖他们为2030米盾构作业线提前15天安全高效精准贯通和50万吨/年甲醇装置全流程打通、产出合格产品作出的贡献,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再创佳绩。
随着新机制、新模式、新体系的科创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产学研”一体化科创平台不断落地,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科创环境浓厚,集团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建成孙疃、临涣、涡北等10对矿井无线通信“一张网”,生产大数据(三期)项目建设顺利完成,集团煤矿产业综合管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安徽省经信厅评审。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区域综合能源交易中心建设质量齐升。其中,上海金意新开发50余家能源、建材、制造业客户,交易量同比增长5%;供应链科技公司年同比营收增收12.6亿元、增利1296万元。
聚焦发展谋创新,聚焦瓶颈强攻关。集团在大力践行“创新驱动、科技兴企”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科技创新答卷。今后,集团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在智能化采掘、煤层瓦斯治理、矿区水害治理等生产关键技术取得更大更多的突破。
(审核:陈磊 责编:王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