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淮北矿业集团十年书写亮丽民生答卷

日期:2022年10月15日  点击数:  作者:王伟     

分享到:

幸福托底 民生福祉更殷实

——淮北矿业集团十年书写亮丽民生答卷

幸福是什么?

——在许疃矿通风区灌浆工高前程看来:“灾祸无情企业有爱,幸福!”

原来,两年前,高前程在一次就餐时,鱼刺刺穿食道、损伤心脏主动脉,生命危在旦夕,矿上及时援手救助化险为夷,使他重新回到岗位。

——在淮北选煤厂质检员靳慧、唐喜影、李敬3名女工心里:“在岗位奉献中成才,就是幸福!”

9月30日,在安徽省2022年煤电行业质检员职业技能大赛上,她们三人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

——在信湖矿机电管理部部长任飞眼中:“让井下作业环境更安全,降低工友劳动强度,就是幸福!”

筹建之初,信湖矿就立足于全国一流标杆智能化矿井建设,实现从“坐岗”到“巡岗”转变,从“有人值守、专人操作”到“无人值守、有人巡视”转变。

……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矿业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把企业发展得更加强大,让职工生活得更加美好”初心使命,把“民生指数”作为“发展指标”,让“发展质量”变成“幸福增量”,聚焦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事业高质量凝聚发展正能量、发展高质量厚植民生福祉,实现了双向良性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速度的亮丽民生答卷。

幸福感更足,贴心关爱“有温度”

枝叶总关情,冷暖在心间。

集团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放在心中,在发展中践行“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聚焦职工群众衣食住行困难,出台“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一揽子配套政策,持续推进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居住生活大改善。2012年至2015年,正值煤炭行业寒冬,企业在效益大幅下滑、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保障安居工程推进。“十二五”期间,建设安居房14623套,总面积达176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交付“濉河花园”“宿州千亩园”等安居住房6288套,为矿区12000余户职工办理房改房、集资房、廉租房不动产权证,一大批职工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煤炭行业形势好转、效益回暖,集团将“民生实事”纳入年度总体部署,加大职工生活条件改善投入,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1.3亿元用于各矿(厂)“两堂一舍”、文体设施改造。截至目前,21家单位职工宿舍改造工程基本竣工,37家单位职工浴池焕然一新,27处停车场建成使用,花费800余万元为3.6万余名职工配备床上用品“三件套”,极大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救助保障大提升。积极推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在集团、矿(厂)处级结对子帮扶困难职工的基础上,鼓励科级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扶贫解困送温暖品牌深入人心。十年来,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达10万余人次,发放救助5000多万元;金秋助学400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救助金额达700余万元;职工大病医疗互助救助2.4余万人次,救助金额达9000多万元。

——利益维权促和谐。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一律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强化《集体合同》《女工专项集体合同》履约及检查,深化矿(厂)务公开及检查,切实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扎实开展“严惩小微腐败、管住小微权力”专项整治,深入畅通职工维权热线、领导信箱、民主接待日和职工心理咨询室“四大民生渠道”,开创性出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十条红线》,使得职工诉求能表达、维权有渠道、切身利益有保障。十年来,矿区三级工会累计审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重大事项1500余项,征集提案18000多件,提案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获得感更多,全面发展“有厚度”

议发展之道,谋民生之利。

为让职工发展更有奔头、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甜头,集团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职工最大的福利,深入践行“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理念,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在职工成长成才落脚,把职工培养放在企业转型发展突出位置,先后出台“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固化深化党管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整套职工成长成才中长期规划,搭梯子、建舞台、创平台,通过全国首创“党管培训”“工匠建设行动计划”“技术比武大赛”“名师高徒大赛”等载体,多形式拓宽职工成长成才渠道,让职工人生出彩机会更多。

——发挥“党管培训”优势。坚持党委“高举手”、党委书记“攥紧手”、班子成员“不缩手”、部门之间“手联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刚性落实法定培训、深入实施精准培训、突出抓好实操培训,促进职工与企业同发展、共成长。

——拓宽成长成才渠道。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常态化开展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高徒大赛,推行科区季度有练兵、矿厂年度有比赛、集团两年有大赛的“练兵选将”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职工成长成才渠道。

——打造高技能人才摇篮。坚持创办“匠校”、发挥“匠智”、施展“匠能”,出政策、给经费、建平台,重点围绕技能提升培训、技术传承、科技攻关、现场疑难问题诊断处理等,持续推进“工匠建设行动计划”落地落实,打通工匠大师对接员工技能培训、生产现场问题解决和技术难题攻关“三位一体”通道,努力培育更大规模高技能人才队伍。

十年来,1000余人通过技术比武实现技能等级晋升,46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比武竞赛中斩获佳绩、大放异彩,5人入选“江淮工匠”、3人入选“安徽工匠”,11人荣获省部级及以上技能大师称号;仅2017年以来,集团“工匠大师、工匠”队伍,从首批5名“工匠大师”,逐步发展壮大到现在的24名“工匠大师”、134名“工匠”,聘期内分别给予不低于25万元、20万元年薪待遇,极大增强了优秀人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目前,累计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和故障800多项次,培养高技能人才3200多人;汇编《煤矿疑难技术问题大师方案》等系列专著,取得各类技术革新成果300多项,其中21项获国家实用型专利,1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项填补全国煤炭行业空白,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安全感更高,安全体面“有速度”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安全为最。

职工群众是淮北矿业集团最大的财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体现在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最高位置的关心关爱行动中,努力满足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全环境提升工程。淮北矿区地质极为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俱全,历史上煤炭开采饱受灾害困扰,严重威胁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坚定安全“四零”目标不动摇,在“生命至高无上,安全永远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理念指引下,在“安全风险是淮北矿业集团第一风险”思想指导下,旗帜鲜明唱响“高举高打治灾害”主旋律,落细落实灾害治理规划主线,围绕安全高效开采、重大灾害防控等开展“十大科技创新攻关”,积极打造安全可靠的井下作业环境。

——体面工作提升工程。为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让职工体面工作,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提效”的发展思路,全面开启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吹响“323”短板攻关集结号,从井下煤炭开采到地面洗选,从煤化工到物流仓储运输,随着“四化三减”“两智一控”等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各岗位生产劳动强度大幅下降,“煤黑子”变成了“煤亮子”,淮北矿区广大职工生产劳动越发体面。

——身心健康提升工程。为关爱职工身心健康,在持续改造职工生产劳动作业环境的基础上,坚持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为职工进行免费职业健康体检,组织劳动模范、技术技能骨干等先进职工代表,开展免费带薪疗休养。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向职工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送上牛奶、农副产品,发放就餐券、配备饭盒,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十三五”期间,集团累计投入77亿元资金用于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升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进入“十四五”,2021年投入约4.5亿元资金用于19项自然灾害治理重点工程实施……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建成1个智能选煤厂,2座智能化煤矿、4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年底前将再建成5座智能化煤矿。

十年来,随着“十大科技创新攻关”“323”短板攻关等技术难题持续攻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步履愈发铿锵,随着生产劳动实现从人工到智能转变,灾害治理实现从井下到地面转变,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更有保障、工作更加体面。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淮北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良才说:“淮北矿业集团60多年发展成绩是广大职工干出来的。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以民生事业高质量凝聚推动发展正能量。”


(审核:陈磊 责编:王宏杰)

打印    收藏    文章下载

 最新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